节肢动物

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、数量最大、分布最广的群体。在人类目前已知的地球生物中,节肢动物占80%,达100多万种。即使是这个群体中的单个物种,数量也十分惊人。一群白蚁可能有数十万只,一群蝗虫甚至达数百万只,所以,对于这些数量庞大的群体,我们是难以计数的。

中国鲎

  • 体长:约70cm
  • 食性:小型无脊椎动物、海葵等
  • 分布:我国深海
中国鲎(hòu)也叫三刺鲎或马蹄蟹,是一种外形特别的古老生物。它们生长周期漫长,幼虫出世后,需要在9~12年蜕皮16次,才能成为成体,进行繁殖。在过去的2亿年中,中国鲎历经沧桑,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,所以被称为“活化石”。
中国鲎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;
  • 高效的呼吸器官——气管;
  • 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;
  • 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;
  • 分节的附肢;
  • 强劲有力的横纹肌;
  • 灵敏的感受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;
  • 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。
生活简介
陆地、海洋、土壤、动植物体内都是节肢动物生存的场所。它们当中大部分成员群居,一些群体内还有明确的劳动分工、严格的等级制度。虽然许多节肢动物属于肉食动物,但它们依然是脊椎动物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猎捕对象。
靠岸繁殖
每年夏季,中国鲎会成群结队地从海中到沙滩上产卵。雌性中国鲎在柔软的沙滩上挖洞,将上百粒小卵产在沙洞中。接下来,雄性中国鲎便会把精液洒在这些小卵上。幼鲎没有成熟之前,不能到深海中生活,只能栖居在浅海。而中国鲎父母在产卵结束后,就会在秋天来临之时返回深海。

少棘蜈蚣

  • 体长:11~13cm
  • 食性:以小型节肢动物为主
  • 分布:中国、日本
少棘蜈蚣白天躲在阴暗潮湿的草地、腐木以及石缝间,夜晚外出觅食。天气寒冷的时候,它们会钻到土壤中越冬。

北美巨人蜈蚣

  • 体长:13~15cm
  • 食性:以昆虫为主
  • 分布:美国南部
北美巨人蜈蚣是名副其实的捕食高手。它们疾行的速度可达每秒0.5米,能迅速追上猎物。北美巨人蜈蚣会用多对对足紧紧抓住猎物,并咬住对方使之麻痹,然后再享用美食。如此出色的猎食效率,有时就连蜥蜴和鼠类也会沦为它们的口中餐。

带马陆

  • 体长:3~4cm
  • 食性:昆虫
  • 分布:北美洲
带马陆遭遇敌手时,体侧毛孔能释放出一种刺激性剧毒氰化物,再加上它们身上有黑色、黄色两种警告色,所以天敌少之又少。

帝王蝎

  • 体长:12~23cm
  • 食性:小型节肢动物
  • 分布:非洲热带雨林
帝王蝎是世界上最大的蝎子。与那些令人恐惧的蝎子不同,帝王蝎深受全世界宠物爱好者的喜爱。这种外表霸气十足的蝎子性情比较温驯,只有外来威胁过于强烈时,才会用毒针攻击对方。

黄肥尾蝎

  • 体长:7~12cm
  • 食性:昆虫、蜥蜴、蛇
  • 分布:非洲北部沙漠
黄肥尾蝎是北非干旱沙漠动物体系的一个代表物种,长有肥大的尾巴。白天沙漠气温偏高,不利于维持水分,所以黄肥尾蝎一般夜晚时才会外出觅食。这种蝎子生性凶残,而且身含剧毒,动物们轻易不敢招惹。

皇帝巴布蜘蛛

  • 体长:12~20cm
  • 食性:昆虫、老鼠、蜥蜴
  • 分布:非洲东部
皇帝巴布蜘蛛喜欢穴居,常在夜晚活动。它们性情比较凶猛,见到心仪猎物便会发动猛烈袭击。如果猎物难于制伏或者挣扎强烈,它们就会采取闪电战术,用毒牙一口咬住猎物,让猎物彻底失去反抗的能力。

北美黑寡妇蜘蛛

  • 体长:15~40mm
  • 食性:各种昆虫
  • 分布:北美洲热带或温带地区
北美黑寡妇蜘蛛因部分雌性在交配过程中有吃掉配偶的习性而得名。雌性黑寡妇蜘蛛的毒液比响尾蛇的毒液还要厉害15倍。不过,它们每次喷射的量非常小,一般不会使人类致命。而那些被黑寡妇蜘蛛盯上的猎物们,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
自投罗网
结网蜘蛛是蜘蛛界有名的“编织高手”,它们惯用造型各异的大网来捕捉猎物。结网蜘蛛常在昆虫频繁出没的地方结网,然后自己扯住网的一端躲到暗处。当猎物撞到大网上时,它们就会迅速松开网的一端,使大网黏在一起,把猎物紧紧缠住,之后再趁机捕杀。
精细的蜘蛛网
结网蜘蛛的网可是经过精心编织的,这些网大都因地而异,造型略有不同。其中,圆网被认为是最精细的一种蜘蛛网,通常吊在树木之间。这种蜘蛛网用线最少,但却能覆盖最大的区域,捕食效果十分理想。

弓足梢蛛

  • 体长:3~12mm
  • 食性:昆虫等
  • 分布:颜色各异的花朵上
弓足梢蛛的体表细胞可以分泌一种液体色素,多呈黄色或白色,因此它们才能根据花朵的颜色变换色彩伪装自己,以达到伏击猎物的目的。

亚马孙巨人食鸟蛛

  • 体长:约12cm,最长可达30cm
  • 食性:昆虫、鸟类等
  • 分布:亚马孙热带雨林
亚马孙巨人食鸟蛛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。尽管这种体形巨大的蜘蛛也吃鸟类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,但它们最喜欢的食物还要数昆虫。大黄蜂是亚马孙巨人食鸟蛛的天敌。它们会事先将亚马孙巨人食鸟蛛蜇伤,使之麻醉,再把卵产在这种蜘蛛的体内。等黄蜂的幼虫出生,便会啃食亚马孙巨人食鸟蛛的肉体,完成自身的发育。
夜间出动
蜘蛛有很多眼睛,但它们视力并不好,大部分成员都是近视眼。除了少数能够近距离看清事物的蜘蛛在白天活动外,其他蜘蛛都选择在夜间觅食。这时,它们充分依靠前肢的触觉感受周围环境,捕捉猎物。

黄昏花皮蛛

  • 体长:3~7.5mm
  • 食性:昆虫
  • 分布:热带阴凉处
黄昏花皮蛛的头、胸连接着毒液腺和丝腺。当它们发现猎物时,会悄悄地喷射出两条毒丝线,将对方麻醉。

寄居蟹

  • 体长:5~15cm
  • 食性:杂食
  • 分布:水底、海岸岩石缝隙
寄居蟹腹部柔软,为了保护自己,它们要寻找一座“房子”住进去。这时,它们就会挑选海螺壳以及其他贝类壳,占据人家的硬壳。无论走到哪里,寄居蟹都会背着重重的壳。随着身体的增长,寄居蟹还会不断更换新的“房子”。

巨螯蟹

  • 体长:约4m(含螯展)
  • 食性:鱼类、螃蟹等
  • 分布:日本太平洋海域
巨螯(áo)蟹是现存最大的节肢动物。它们平时栖居在幽暗的深海,只有繁殖期才会到浅水区产卵。雄性巨螯蟹的体形要比雌性大很多,前肢也更长一些。巨螯蟹前肢上的螯钳很有力,能轻易撬开贝类的外壳。其余的8条步足末端尖细,善于挖掘。
天敌
几乎每种动物都有天敌,巨螯蟹也不例外。如果它们遇到巨型章鱼等大型猎食动物,能逃掉的概率微乎其微。另外,它们平时还有可能被人类捕捉,成为美味的盘中餐。所以,即使是“巨无霸”的巨螯蟹也要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危险。

环纹招潮蟹

  • 体长:2~2.5cm
  • 食性:藻类、有机物
  • 分布:沼泽、红树林附近
与其他招潮蟹一样,这种蟹涨潮时待在穴中,落潮时到沙滩上活动。雄性环纹招潮蟹螯钳大小不同,大的螯钳举在胸前好似武士的盾牌,能轻松化解敌方的攻势。其实,这个“举盾牌”的动作,是环纹招潮蟹求偶的一种表现。
长在“火柴”上的眼睛
环纹招潮蟹的眼睛非常特别,像长在笔直的火柴杆上一样。平时,这两根“火柴”紧贴在两颊。但只要周围有动静,或同伴传来信息,环纹招潮蟹就会立即竖起这两根“火柴”,不停地摆动眼睛。

椰子蟹

  • 体长:约1m
  • 食性:以椰子果肉为主
  • 分布:日本、南太平洋岛屿热带树林沿岸
椰子蟹为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,最重可达6千克。它们是蟹类中有名的爬树高手,不用休息,就能轻而易举地爬到树顶,取食椰子果肉。椰子蟹害怕强光,白天多隐藏在阴凉处。

蓝蟹

  • 体长:约7.5cm
  • 食性:杂食
  • 分布:大西洋、北海等海域
蓝蟹喜欢栖息在泥岸、港湾和三角洲。它们食性很杂,既吃水生植物,又吃小鱼和环节动物。倘若碰到动物腐尸,蓝蟹也会上前一探究竟,顺便填饱肚子。

美洲龙虾

  • 体长:20~45cm
  • 食性:杂食
  • 分布:大西洋西部的暗礁、珊瑚丛
美洲龙虾生性害羞,比较胆小,白天多潜藏在珊瑚礁中,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。它们平时除了吃棘皮动物、软体动物外,也吃腐肉和海生植物的残渣。
被迫迁徙
美洲龙虾有成群迁徙的习性。迁徙时,通常有一个“领导者”带队,其他成员跟随它的脚步列队整齐地缓慢行进。对于美洲龙虾迁徙的原因,目前还没有确切定论。但生物学家普遍认为,它们是受水温下降的影响才被迫迁徙的。

清洁虾

  • 体长:6~7cm
  • 食性:寄生虫、腐食
  • 分布:太平洋、印度洋等珊瑚礁
清洁虾是尽职的“清洁工”。它们栖息在珊瑚礁中,为各种鱼类和海生动物吃掉身上的坏死组织以及寄生虫。被它们服务的动物,就像做过美容一样,干干净净。
营养价值
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十分出众,正因如此,一些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才会选择这种小虾当作最佳的“能量补充剂”。另外,与金枪鱼等海生鱼类相比,南极磷虾的氨基酸含量特别高,而这些物质正是人体所必需的。所以,营养丰富的南极磷虾有很大的开发前景。

形齿指虾蛄

  • 体长:12~18cm
  • 食性:小型无脊椎动物
  • 分布:太平洋、印度洋海底
蝉形齿指虾蛄也叫绿虾蛄,长得非常漂亮。但是,这种虾蛄生性凶狠,捕食猎物时非常残暴。它们常隐匿在海底洞穴中,等猎物经过时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,顷刻间令对方毙命。

南极磷虾

  • 体长:约6cm
  • 食性:浮游植物
  • 分布:南极洲水域
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,关系到当地食物链的平衡与稳定。它们常以每立方米数十万只的密度聚集在一起,形成声势浩大的巨型群体。

帝王伟蜓

  • 体长:7~8cm
  • 食性:蝴蝶、蝌蚪等
  • 分布:亚欧大陆以及非洲池塘、河流附近
帝王伟蜓是世界上最大、力量最强的蜻蜓之一,也是世界蜻蜓飞行纪录的保持者。它们俯冲的最快时速能达到每小时38千米,一般蜻蜓根本无法企及。但是,与其他蜻蜓一样,它们长成成虫之后只能存活十几天或几十天左右的时间,寿命很短暂。
蜕皮重生
随着身体增长,蜻蜓幼虫的眼睛和下颚也增大了。这时,它们会在夜晚离开水面,爬到植物的茎上,蜕掉原本干裂的皮肤,以成虫的面貌出现。

条斑赤蜻

  • 体长:约3.8cm
  • 食性:蝌蚪、蚊子等
  • 分布:欧洲、亚洲的池塘
条斑赤蜻色彩鲜艳,身体也比较强壮。它们产卵时对水域要求不高,浅塘和水潭都能成为它们后代的成长发育基地。
由于该篇内容太长,为了方便学习和阅读,将文章做了一个续集,请继续阅读下一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