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蹄目动物【真兽亚纲】

偶蹄目动物数量众多,除了大洋洲外,世界各地均有分布。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四肢末端的蹄均为双数,身体主要着力于第三脚趾和第四脚趾。偶蹄目动物多植食,犬齿退化,牙齿上有适于研磨的咀嚼面,胃部构造复杂。多数种类有角。

猪科

猪科动物是偶蹄目动物中的一个例外,它们是杂食动物,食物既包括各式各样的植物,也包括昆虫幼虫、蚯蚓以及小型脊椎动物。它们嗅觉发达,对不同环境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。
猪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口鼻突出,嗅觉灵敏;
  • 部分种类鼻孔环绕盘状软骨;
  • 多数种类有犬齿形成的獠牙。
生活简介
猪科动物有的种类已经被人类驯化成了家猪,但大部分种类依然活跃在自然界,十分繁盛。野生猪科动物是欧亚大陆最常见的类群动物之一,多成群活动。它们体格健壮,可以与凶猛的食肉动物相抗衡,天敌很少。

疣猪

  • 体长:1.2~1.6m
  • 体重:80~120kg
  • 食性:杂食
  • 分布: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
疣猪生活在非洲草原上。它们进食时前肢屈跪,然后用锋利的切齿咬断植物嫩叶、根茎。

野猪

  • 体长:1.5~2m
  • 体重:90~200kg
  • 食性:杂食
  • 分布:亚欧大陆、北美洲
野猪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。它们的体色多为灰黑色、棕褐色,身上披着刚硬的鬃毛。雄性野猪的犬齿外露,并向上翻转。

长颈鹿科

长颈鹿与它的近亲“”组成了长颈鹿科。本科动物生活在非洲,拥有高大的体形、长长的脖子,属于食叶动物,是偶蹄目动物中最独特的一类。
长颈鹿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牙齿为低冠齿,舌头长且善抓握;
  • 头上有不断生长的角,眼耳较大;
  • 前肢比后肢长,造成斜背;
  • 身上有醒目花纹,可做伪装。
生活简介
长颈鹿科动物外表十分相似,成员的牙齿比较原始,无法以草为主食,只能依赖高大体形取食树叶。年轻雄鹿有小群集结的习性,但随着年龄增长,多变为独栖。为了争夺配偶,雄鹿之间有时会进行“掰颈”大战。

长颈鹿

  • 体长:5~8m
  • 体重:900~150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非洲东部、南部
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。它们生性机警,听觉、视觉都十分敏锐。一旦发现风吹草动,会立即奔跑着离开危险区。因为脖子过长,蹲起不便,长颈鹿大都站着小憩。实在疲乏的时候,才会躺下休息。

獲伽狓

体长:1.9~2.5m
体重:200~350kg
食性:植食
分布:扎伊尔东北部
獲伽狓(huò jiā pí)体形比长颈鹿小,脖子也相对较短。它们生性害羞,多隐藏在非洲中部的森林中。
耐渴动物
长颈鹿可以长时间不喝水,因为它们所需的水分几乎都在树叶中获得。此外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长颈鹿喝水时必须张开前腿,极力前倾。此时它们容易受到攻击,所以比起饮水,还是规避风险比较重要。

鹿科

鹿科动物家族成员有50多种,包括鹿、麋鹿、驯鹿等,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。身为食草动物的一个类群,鹿科动物与羚羊很像,都有长长的身体和四肢;但不同的是,大多数鹿科雄性成员每年要脱换鹿角。
鹿角周期
春末,雄鹿的鹿角开始脱落,生长新的嫩角。这时,被称为“鹿茸”的鹿角又小又柔软,外面还包裹着一层敏感的皮。夏季,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,鹿角才变得十分坚硬,原本敏感的外皮也干枯起来。之后,鹿角越长越大,雄鹿便会用它做求偶展示。等交配季节一过,鹿角就会慢慢脱落。
鹿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眼窝凹陷,有颜面腺、足腺;
  • 四肢细长,善于奔跑、游泳;
  • 毛色冬深夏浅,幼鹿多有斑点。
生活简介
鹿科动物胃有4室,不过,它们的消化能力却没有那么强,所以通常会选择吃些幼苗、嫩叶、地衣类的软质食物。本科动物是很多大型食肉动物的追捕目标,为了躲避敌害,它们均有自己的逃跑策略。

驯鹿

  • 体长:1.5~2.3m
  • 体重:约150kg
  • 食性:植食
  • 分布:亚欧大陆北部、北美洲北部
驯鹿有厚厚的皮毛,宽宽的大脚,这可以有效抵御严寒。驯鹿的脚上也有皮毛,这使得它们走在雪地和苔原植物上时不至于滑落。与其他鹿类不同,雌驯鹿和雄驯鹿都长着长长的鹿角。

梅花鹿

  • 体长:1.3~1.7m
  • 体重:40~140kg
  • 食性:植食
  • 分布:亚洲东部
梅花鹿是东亚特有的物种。它们群居性不是很强,成年雄性多独自生活。夏冬两季梅花鹿有迁徙行为,不过迁徙距离比较短。梅花鹿毛色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,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,身上有状似梅花的白色斑点;冬季体毛多为烟褐色,白斑不明显。

麋鹿

  • 体长:1.7~2.2m
  • 体重:120~180kg
  • 食性:植食
  • 分布:中国
麋鹿的角像鹿,脸像马,颈部像骆驼,尾巴像,所以也被称为“四不像”。麋鹿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也是世界珍稀动物。因为人类的捕杀和环境恶化,这种珍稀动物曾一度濒临灭绝。

驼鹿

  • 体长:2.4~3.1m
  • 体重:200~825kg
  • 食性:草、嫩枝、树叶等
  • 分布:亚欧大陆北部、北美洲北部
驼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,鹿角甚至能长到2米。它们多单独或小群在亚寒带针叶林中活动。虽然体形较大,看起来有些笨重,但驼鹿却能轻松自如地在沼湖中潜水、觅食,动作敏捷,异常灵活。

河马科

河马科动物现存的只有普通河马和倭河马两种,都生活在非洲。它们是非洲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,也是动物们眼中的巨型杀手。本科动物外形与猪相像,但体重却是猪的十倍还多,身体十分笨重。平时它们以草为食,喜欢栖息在靠近沼泽和有芦苇的地方。
河马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头大嘴阔,耳小尾短,四肢短粗,整个身子像圆筒;
  • 颚部靠后,嘴中有锋利的长獠牙;
  • 皮厚多呈蓝黑色,有砖红色的斑纹。
生活简介
河马科动物有的爱好群居,有的喜欢独栖。但相同的是,它们都非常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,栖息地均离水源不远。本科动物体形很大,食量惊人,常在夜晚外出觅食。
河马有温柔的时候吗?
河马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,它的双颚甚至能撑开到150度。成年河马的咬合力可达1吨,最多一次能吃45千克植物,这个纪录让很多动物都望尘莫及。虽然河马极具攻击性,但它们对自己的孩子可是相当温柔的。除了每日的悉心照料之外,河马还会将孩子背在自己的背上,教它们小河马游泳、吃草。

普通河马

  • 体长:3~5m
  • 体重:900~2000kg
  • 食性:草、短草
  • 分布:非洲河流间
普通河马的体形仅次于大象和犀牛,最大的体重甚至在4500千克左右。它们喜欢在非洲热带水草丰美的地区生活。这种河马的头部巨大,鼻孔与眼睛和耳朵呈直线,在水中的适应性极强。它们有两对锋利的上门齿,背部平坦,脚上长着趾甲。

倭河马

  • 体长:1.2~1.6m
  • 体重:160~200kg
  • 食性:蕨类、阔叶植物、水果
  • 分布:西非热带雨林
倭河马的体重比普通河马要小得多,头部既短又圆,眼睛的位置比较靠下,所以在水中无法像普通河马那样悠然自得。倭河马的背部呈拱形,脚比较窄,连接脚趾的皮肤也很少,这些都有利于它们在繁密的林中穿行。除此之外,倭河马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一对上门齿。
泡澡降温
河马身上没有汗腺,不能像其他动物那样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,所以无法在没有水的环境中待太久。为了降温,它们几乎时时泡在水中。不过,河马的皮肤有一种特别的腺体,这种腺体能够分泌出红色黏稠的液体,它可以帮助河马“防晒”,还能防止蚊虫的叮咬。

骆驼科

骆驼科动物最早出现在4000万年前的北美洲。经过漫长的演化,这些性情温驯的动物已经完全适应了严酷贫瘠的沙漠环境,并帮助人类在那里生存下来。发展至今,它们已经成为沙漠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,堪称“沙漠之舟”。
骆驼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体形大,部分种类有驼峰;
  • 有复杂的反刍胃,主食青草;
  • 蹄宽大,行走时以蹄掌肉垫支撑。
生活简介
骆驼科动物主食带刺的灌木和甘草,多在白天成群活动。每个群体由一头雄性和多头雌性以及它们的后代组成。成年后的雄性骆驼会离开族群与其他雄性共同生活。为了争得首领地位,雄性骆驼之间常发生激烈争斗。

双峰骆驼

  • 体长:2.5~4m
  • 体重:500~900kg
  • 食性:草、树叶、谷物
  • 分布:我国西北地区、蒙古国、哈萨克斯坦
野生双峰骆驼数量极为稀少,只在我国西北地区、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有少量分布。现在我们看到的多为人工驯养的品种。双峰骆驼体形稍小,背部有两个用来储存脂肪的驼峰。当食物稀少时,驼峰里面的脂肪就会被消耗,驼峰也会缩小。
沙漠勇者
骆驼在进食粗糙的草料时,厚厚的上唇可以使它们不受伤害。当沙尘暴来临,骆驼会紧闭眼睛,让长长的睫毛将风沙阻挡在外面;同时,它们还会闭上鼻孔,自动戴上密不透风的“口罩”。

单峰骆驼

  • 体长:1.8~3.5m
  • 体重:350~750kg
  • 食性:以盐生植物和多刺植物为主
  • 分布:非洲北部、亚洲西部等
单峰骆驼因背部只有1个驼峰而得名。它们的体形比双峰骆驼高大,四肢也相对细长一些。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,人们就已经懂得用单峰骆驼来驮运货物了。现在,柏柏尔人仍然将单峰骆驼视为重要的运输工具。
为什么骆驼能适应沙漠生活?
骆驼的脚趾之间有脚蹼,蹼下有肉垫。当它们在沙漠上行走时,只要把脚掌展开,就不会陷入沙子里。此外,骆驼血液中的细胞是椭圆形的,这可以防止血液因天气过热稠化。加上驼峰可以储备很多脂肪,本身水分消耗又很低,所以即使在沙漠里一连几天滴水未进,它们也能正常生存。

羊驼

  • 体长:1.2~2.25m
  • 体重:55~65kg
  • 食性:棘刺植物
  • 分布:南美洲
羊驼是南美洲的代表畜类,它们虽然属于骆驼科动物,却又与骆驼有着明显的区别。羊驼的体形较小,体态十分优雅,多生活在海拔较高的高原上。羊驼与骆驼一样,对干旱沙漠有很好的适应能力。

牛科

牛科动物既包括牛、水牛、绵羊、山羊这些家畜,也包括许多体态差异更加明显的野生种类。它们体质强壮,善于奔跑,多以草类植物为食。
牛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脚上有4趾,但侧趾已退化;
  • 胃有4室,具反刍功能;
  • 头上有从额骨凸起衍生出的洞角。
生活简介
牛科动物大多喜欢群居,这不仅能减少它们被猎食的风险,还能使同伴之间充分共享觅食信息。平时,它们依赖可活动的大耳侦察敌情,从而躲避危险。有时,本科动物也利用身上醒目的色泽进行伪装,扰乱猎食者的视线。

藏羚羊

  • 体长:1.1~1.4m
  • 体重:25~6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我国青藏高原
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300~5100米的高山草原、草甸和荒漠上,大部分栖息在我国青藏高原一带。每年4月底,雌性藏羚羊们都会与它们的“女儿”共同前往可可西里湖、乌拉乌拉湖等地,而雄性藏羚羊和“儿子”则被留在栖息地。一两个月以后,雌性藏羚羊产崽完毕,便会带着孩子们共同返回故里。

跳羚

  • 体长:1.2~1.5m
  • 体重:37~50kg
  • 食性:植食
  • 分布:南非
跳羚喜欢栖息在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上。它们天生善于奔跑和跳跃,最高可跳3.5米,最远可跳10米。即使与速度之王——猎豹相比,跳羚的跑跳技能也并不逊色。

牦牛

  • 体长:2.5~3.5m
  • 体重:820~1000kg
  • 食性:以草和莎草为主
  • 分布:我国青藏高原
牦牛是典型的耐寒动物,甚至能忍耐零下30~40℃的严寒。如今我们在青藏高原见到的牦牛,基本上都是人工饲养的。真正的野生牦牛数量十分稀少,只分布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冻原、寒冷草原。

非洲水牛

  • 体长:2~3.5m
  • 体重:425~1000kg
  • 食性:以草为主
  • 分布: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
非洲水牛是非洲最凶猛的动物之一。它们虽然是素食主义者,但脾气特别暴躁,极具攻击性。牛群通常由强壮的母牛统领。它们多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生活。
牛的胃有什么特别?
牛一次会吃很多草,但并不怎么咀嚼。未经咀嚼的草进到第一个胃室后被发酵分解,接着便会被第二个胃室“切割”成小段。然后这些草会再次被送回到口腔里咀嚼。只有经过反复咀嚼的草才会被送到第三个胃室,最后送达第四个胃室,在这里完成后期消化,到小肠中吸收。

麝牛

  • 体长:1.8~2.3m
  • 体重:200~410kg
  • 食性:植食
  • 分布:北美洲北部和格陵兰岛
麝(shè)牛生活在北极苔原,它们因雄性交配季节可散发气味而得名。麝牛非常耐寒,身上的毛又长又密,外层的粗毛适于抵御风雪,内层的细毛能阻挡寒气、湿气侵入身体。

斑纹角马

  • 体长:1.5~2.4m
  • 体重:260~29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非洲东部和南部
斑纹角马也叫牛羚,它的身体前部有黑色横纹,皮毛呈灰色或者深棕色,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型有蹄动物。因为成员众多,所以被很多猛兽视为猎捕的对象。非洲狮子就时常在斑纹角马群附近出没。
角马大迁徙
从每年的7月份开始,非洲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就会迎来最干旱的季节。为了寻找鲜草,上百万的角马要向北迁徙。这支迁徙大军会与瞪羚、斑马一起踏上漫漫旅途,历尽千辛万苦,到达草木丰茂的马赛马拉大草原。
惊心动魄的旅途
角马大军的迁徙之旅会面临重重考验。在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中,它们不仅要躲过狮子的围追堵截,还要穿越鳄鱼与河马的专属领地,所以必须时时保持警惕。除了这些,角马还有可能因蹄子被卡而死在同伴们的脚下。因此这场动物界的大迁徙,必定会蕴含无数个震撼、惊险以及悲壮的瞬间。

白尾角马

  • 体长:3~5m
  • 体重:160~280kg
  • 食性:短小嫩草、灌木
  • 分布:非洲中部和东南部
白尾角马也叫非洲角马,与牛长得十分相像。与斑纹角马相比,白尾角马的弯角朝向更靠前,而且领地意识更强。它们数量稀少,曾一度濒临灭绝。
马拉河中有什么危险?
角马迁徙的最后一站是著名的马拉河,它是尼罗鳄与河马的最佳栖息地。每年雨季,马拉河的水量就会暴增,河中激流不断。藏在水中的尼罗鳄与河马会对角马大军实施拦截、攻击,可谓角马最惧怕的敌人。只要它们看准一只角马出手,这只角马逃生的概率就微乎其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