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蹄目动物【真兽亚纲】

奇蹄目动物因脚趾为单数而得名,现存只有马科、犀牛科和貘科三科。本目动物胃部构造简单,盲肠粗大且呈囊状,以植物为食。多数种类趾端为蹄。成员门齿比较齐全,犬齿退化或已消失。

马科

马科动物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数量最多、分布最广的一类,多栖息在亚欧大陆和非洲,大部分被驯养。包括马、斑马在内的马科动物,体形较大,特别善于奔跑,常以群体防御策略躲避猎食者的围追堵截。
马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体表覆毛,颈上有鬃毛;
  • 耳朵直立,听觉灵敏;
  • 每足只有1个足趾。
生活简介
野生马科动物多栖息在高原草原、稀树草原以及沙漠里。它们以群为单位,占据着开阔的领地。良好的奔跑能力和发达的感官,让它们能识别各种危险信号,快速逃脱猎食者的追捕。
马群
大多数马群由1匹雄马、若干匹雌马和幼马组成。雌马之间通常没有血缘关系,因为它们是雄马从别的群体中“诱拐”而来的。繁殖季节一到,雄马们便会打起万分精神,严格保护雌马远离竞争对手,否则就会失去“妻妾”。雄马之间时常因展示力量爆发争斗,此时,牙齿和蹄子就变成了它们互相攻击的武器。

普氏野马

  • 体长:2~3.5m
  • 体重:200~40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中国、蒙古国
普氏野马是世界上仅存的野马,通常栖息在海拔700~1800米的草原和沙漠地带。它们耐渴能力突出,可以接连三四天不饮水。群体之间有各自明确的领地,互不侵犯。为了取食,它们常集体迁移。

平原斑马

  • 体长:2.1~2.5m
  • 体重:175~385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非洲东部、南部
平原斑马是非洲草原上分布最广的一种斑马,栖息地跨越热带以及温带地区。它们为了及时寻找食物和水源,群体迁徙十分频繁。

格氏斑马

  • 体长:2.5~3m
  • 体重:350~45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非洲东北部
格氏斑马也叫细纹斑马,是世界上体形最大、形态最美的斑马。

西藏野驴

  • 体长:1.8~2.1m
  • 体重:250~40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我国青藏高原
西藏野驴栖息在高寒荒漠地带,偏好集群生活。由于视觉、嗅觉、听觉都十分灵敏,所以西藏野驴可以轻易感知、观察到数百米外的情况,及时躲避危险。

犀牛科

犀牛科动物是体形仅次于大象与河马的陆生动物。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口鼻处有一根或两根纤维化角质素大角。现存犀牛科动物共有5种,主要分布在非洲稀树草原和亚洲湿地草场。现今,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肆意捕杀,野生犀牛的数量已经不足15000头。
犀牛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头大且长,有独角或双角;
  • 身体笨重,皮肤粗糙;
  • 四肢粗短,前后肢均有3趾。
生活简介
犀牛科动物无水不欢,它们喜欢在水中打滚,因为这能有效降温、保护皮肤。本科动物多在夜间活动,大部分种类爱好独居,少数种类有成小群共同活动的习性。它们视力不佳,但听觉出奇灵敏。
犀牛角
角是犀牛抵御侵害的武器,也是同类相争时较量的工具。犀牛角由角质素组成,这种物质与人类指甲的构成物质相同。在东方医学中,犀牛角是十分珍贵的医药原料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犀牛的处境变得十分危急。为了防止盗猎情况继续发生,人们有时不得不剪掉它们的角。
犀牛与小鸟是伙伴
犀牛的身上会生长一些扁虱和寄生虫,而这些虫子正是牛椋鸟的最爱。牛椋鸟常常站在犀牛的背上捕食,犀牛十分享受这种感觉。如果敌人来犯,牛椋鸟也会给予警示,让犀牛及时做好防范。

印度犀牛

  • 体长:3.2~3.8m
  • 体重:1600~300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印度东北部、尼泊尔
印度犀牛只有一个角,身上有类似盔甲的皮褶。它们与数量稀少的爪哇犀牛是近亲。印度犀牛嗅觉和听觉突出,游泳技能也十分优秀。

黑犀牛

  • 体长:3~3.75m
  • 体重:800~140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非洲东部、中部、南部
黑犀牛体形比白犀牛小,吻部能自由伸缩、卷曲。这种犀牛领地意识很强、常用尿液标记、划分势力范围。它们脾气暴躁,时常会攻击车辆和人类。

白犀牛

  • 体长:3~4.5m
  • 体重:1300~3600kg
  • 食性:草食
  • 分布:非洲东部、中部
白犀牛是体形最大的犀牛,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两种,南部白犀的数量最多,约有两万头。北部白犀仅剩几头,濒临灭绝。它们性情温和,喜欢群居,平时有堆积粪便的习惯。白犀牛嘴唇宽大,就如割草机一般,只要被它们光顾过的草地,往往像被修剪过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