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鳞目动物

有鳞目动物包括蛇、蜥蜴、蚓蜥等,是现存爬行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,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各地。这些动物身体大多为长条形,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,一般没有骨板。有鳞目动物有水生、陆生、树栖或地下穴居等多种生活方式。

蚓蜥科

蚓蜥科成员有140多种,体形比较相似,身上有环形鳞片,但没有手足。经过漫长的进化,本科动物的胸部(肩带)和骨盆已经退化,只剩下了短尾。
蚓蜥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无外耳,眼退化;
  • 体长,圆柱形;
  • 头顶长有大型坚硬鳞片;
  • 无四肢。
生活简介
蚓蜥科动物穴居于地下,善于挖掘、钻凿洞穴。

斑点蚓蜥

  • 体长:30~45cm
  • 食性:小型脊椎动物和昆虫
  • 分布:南美洲北部、特立尼达岛
斑点蚓蜥身上长有很多黑白花纹。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地下生活,不过有时也会在夜间到地面透气。
蚓蜥还有前肢?
蚓蜥科动物是没有四肢的。而它们的近亲双足蚓蜥科动物却不同,长着细小的前肢。不过,这些“长脚”的双足蚓蜥同样穴居在地下,以蠕虫和昆虫为食。

蟒蚺科

蟒蚺(rán)科爬行动物分布于热带地区,都是比较原始的低等无毒蛇类。很多体形巨大、食量惊人的蛇都是这个家族中的一员,其中就包括世界上最重的蛇——绿水蟒。
蟒蚺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鳞片较小;
  • 有爪状后肢残余。
生活简介
蟒蚺科的动物一般栖息在树上或水中,也有的栖息在沙土里。它们以各种脊椎动物为食,卵生。雌蛇一般可以产几十枚卵,最多能达到100多枚。它们有伏蜷在卵上的习性。

红尾蚺

  • 体长:1.8~3m
  • 食性:爬行动物、哺乳动物等
  • 分布:中美洲、南美洲及加勒比海等地
红尾蚺的身体多以红色或棕色为基调,而尾部是砖红色的,背部则以褐黄色的斑纹为主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们的尾巴十分有力,能将猎物牢牢缠住。
如何捕杀猎物?
蛇类的舌头能分辨出空气中的各种味道,脸部颊窝则能感知到物体热量。它们就是凭借这两项技能追踪猎物的。蟒蚺科动物一旦捕得猎物,就会立刻用身体紧紧缠绕住对方,用力挤压,等到对方窒息、停止挣扎后,再慢慢享受美食。

翡翠树蚺

  • 体长:1.5~2m
  • 食性: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
  • 分布:南美洲
白天,翡翠树蚺慵懒地蜷在树上。到了晚上,它们开始活动。那时,翡翠树蚺虽然还是蜷在树枝上,但它们会将头向下伸,时刻准备对路过的猎物下手。

网纹蟒

  • 体长:7~9m
  • 食性:爬虫类、鸟类、哺乳类
  • 分布:东南亚
网纹蟒是世界上最长的蛇,只在夜间活动。白天,网纹蟒多半藏在茂密的树林或树洞里休息。

橡皮蟒

  • 体长:0.7~1m
  • 食性:小型哺乳动物
  • 分布:非洲中部及西部
橡皮蟒擅长潜掘地穴。它们性情温驯,即使受到了威胁,大多也只会将自己缩成一个圆球,或者以尾巴击打地面发出声音,做出自卫的姿态,而很少向敌人发动攻击。

眼镜蛇科

眼镜蛇科动物分布十分广泛,除欧洲外,其余几大洲都有它们的身影。本科动物成员包括许多剧毒蛇,占毒蛇种类的一半以上。
眼镜蛇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圆形瞳孔;
  • 上颌骨较短,不能竖起;
  • 有固定的短前牙;
  • 身体修长。
生活简介
眼镜蛇科动物可分为卵生或卵胎生。它们基本栖息在陆地上。穴居或生活在落叶内的眼镜蛇拥有非常亮丽的颜色。

黑曼巴蛇

  • 体长:2.5~3.2m
  • 食性: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
  • 分布:非洲东部和南部
黑曼巴蛇的口腔是黑色的,它们因此而得名。黑曼巴蛇是非洲最长的毒蛇,也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,可达16~20千米/小时。
眼镜蛇科的蛇属于哪种毒蛇?
眼镜蛇科的蛇属于前沟牙毒蛇。它们有固定的短前牙,在快速出击、咬住对方的时候,能促使毒液发挥强大威力。更神奇的是,它们的毒液不仅可以麻痹猎物,还有助于吞食和消化猎物。

中华眼镜蛇

  • 体长:1.2~2m
  • 食性: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
  • 分布:中国、老挝、越南
中华眼镜蛇,又名舟山眼镜蛇,属于大型蛇类。它们脾气不好,很容易被激怒,攻击性很强。

内陆太攀蛇

  • 体长:1.5~2m
  • 食性: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
  • 分布:澳大利亚中部
内陆太攀蛇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陆栖蛇。它们被激怒时会发动疯狂的攻击,眨眼之间就能咬受害者数下,攻击速度非常快。不过,只要不去捕捉它们,别让它们生气,内陆太攀蛇是不会轻易攻击人类的。

银环蛇

  • 体长:1~1.8m
  • 食性:鱼类、蛙类、蛇类和鼠类
  • 分布:亚洲东南部
银环蛇体背有黑白相间的环纹,头部和颈部是黑色的,腹部则是乳白色的。它们是我国台湾地区六大毒蛇之一,毒性强烈。可是银环蛇的性情却很温和,除非受到威胁,否则很少主动发起攻击。

眼镜王蛇

  • 体长:1.2~4m
  • 食性:其他蛇类、鸟类和鼠类等
  • 分布:非洲、南亚、东南亚
眼镜王蛇是体形最大的毒蛇,一条成年蛇一次的排毒量能达到300多毫克,对人和其他动物都有极大的危害。它们生性凶狠,食物匮乏时甚至会吃同类。发怒时,眼镜王蛇会竖起前半身,将颈部膨胀起来,随时准备发动进攻。

蝰蛇科

蝰蛇科成员都是毒蛇,在欧亚大陆、美洲和非洲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。蝰蛇科可以称得上是进化最快的蛇类,部分成员鼻眼间还有颊窝,可以用来感知周围恒温动物的准确位置。
蝰蛇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头大,略扁,呈三角形;
  • 长有可移动的前齿;
  • 颈细、尾短。
生活简介
蝰蛇科动物在未成年时,捕食蚓蜥、蜥蜴;等到成年后,就会改变口味,开始捕食哺乳动物和鸟类。

木纹响尾蛇

  • 体长:0.9~1.6m
  • 食性:小型哺乳动物
  • 分布:美国东部
别看木纹响尾蛇性情温驯,但它们的毒液毒性却很强,是北美洲最危险的蛇类之一。
会发声的尾巴
响尾蛇的尾巴末端有一串角质环,由相连的角蛋白空节组成,是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。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,它们的尾巴会迅速摆动,每秒可达40~60次,响尾中空的部分互相碰撞,能长时间发出响声。
折叠的牙齿
蝰蛇科的蛇有着短而略高的上颌,在前端长着一对管状毒牙,长长的有些弯曲,还可以折叠收回。毒牙在它们张开嘴的时候会竖立起来,闭上嘴的时候会倒卧于口腔背部,是方便又快捷的毒器。

白头蝰

  • 体长:60~80cm
  • 食性: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
  • 分布:缅甸、越南及我国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甘肃等地
正像它们的名字一样,白头蝰拥有白色的头部。它们的身体上长有浅褐色的斑纹,是非常罕见的蛇。

尖吻蝮

  • 体长:1.2~1.5m
  • 食性:鼠类、鸟类、蛙类
  • 分布:我国南部、越南北部
尖吻蝮,又叫百步蛇、五步蛇,是非常有名气的蛇。它是体形粗壮的家伙,嘴有些尖尖的,而且还微微向上翘起。

沙漠角蝰

  • 体长:60~80cm
  • 食性:啮齿动物、鸟类、蜥蜴
  • 分布:非洲北部、阿拉伯半岛等地
沙漠角蝰眼眉处有一对竖立的刺状麟角,非常显眼。这种蝰蛇平时靠身体重量向地面施压前行,因此常在沙地上留下足迹。它们的毒液毒性强烈,只要40~50毫克,就足以使人毙命。

避役

避役俗称变色龙。避役科动物因能根据光度、温度、湿度等因素变换身体的颜色而得名。这些成员主要分布于广阔的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。
避役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身体侧扁,尾可扭曲成螺旋状;
  • 头上常生有角、嵴或结节;
  • 舌长,舌尖宽;
  • 两眼突出,可分别转动;
  • 每足有5趾。
生活简介
变色龙科的动物大多栖息在树上,不过,有时也会在草本植物上发现它们的身影。变色龙科的成员是卵生或卵胎生的,雌性通常能在潮湿的土壤中产下多达50枚的卵。

豹变色龙

  • 体长:22~45cm
  • 食性:昆虫、无脊椎动物
  • 分布:马达加斯加岛
豹变色龙的长舌头可以在0.003秒就击中50厘米内的猎物。另外,豹变色龙还有一个秘密,那就是它们永远不会变成紫色。
变色
自然界中的动物大都是通过调节黑色素的聚集和发散来变色的,而变色龙却是通过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改变光的折射,进而实现变色的。这样做,不仅能让它们外表看起来更加华丽、吸引异性,还能使自己更好地隐匿在自然环境中,躲过捕食者的视线。
变色龙有什么本领?
变色龙用尾巴缠绕树枝,脚趾也可对握起来,两个为一组,另外三个为一组,将树枝抓握得更加牢固。同时,它们的两只眼睛还能独立转动,紧紧聚焦眼前的猎物。最特别的是,变色龙的舌头又长又黏滑,上面有腺体,分泌出的分泌物可以粘住昆虫。

琥珀变色龙

  • 体长:平均18~19mm
  • 食性:细小昆虫
  • 分布:马达加斯加岛
琥珀变色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一种变色龙,只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北端蒙塔涅的琥珀山地区。它们白天活动,夜晚休息。

高冠变色龙

  • 体长:45~65cm
  • 食性:杂食
  • 分布:马达加斯加岛等地
高冠变色龙因头上的突出肉冠而得名。据说,这个由骨板构成的别致肉冠具有收集水分的作用。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,是非常漂亮的一种变色龙。

犀角变色龙

  • 体长:12~27cm
  • 食性:昆虫
  • 分布:马达加斯加岛
犀角变色龙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变色龙,头上长着突出的“犀角”。这种变色龙喜欢栖息在干燥的落叶林区。

壁虎科是蜥蜴目动物的第二大科,它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壁虎以出色的攀爬能力享誉动物界。墙壁、天花板等看似无法攀爬的地方,壁虎总有办法上去游览一番。

大壁虎

  • 体长:约30cm
  • 食性:小鸟、昆虫、小壁虎
  • 分布:亚洲南部
大壁虎是最大的壁虎,也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随着环境的不同,它们身体的颜色也会有所变化,拥有极强的伪装能力。
大壁虎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体大多扁平,皮肤柔软;
  • 体背常覆盖粒鳞或疣鳞;
  • 无眼睑,瞳孔大多垂直;
  • 尾易断,可再生。
生活简介
在树林、山区、荒漠及人类居住的房屋内,都有可能看到壁虎科动物。它们是夜行侠,大多在夜间活动,主要捕捉昆虫作为食物。壁虎大多为卵生,有几种为卵胎生。
壁虎的脚上有什么奥秘?
壁虎的脚趾扩展,每个脚趾垫上都有脊状凸起,并覆盖着微小的绒毛组织,能牢牢地攀附在物体表面。因此,即使是在光滑、垂直甚至倒置的物体表面上,它们也能轻松爬行。

枯叶平尾壁虎

  • 体长:7.5~9cm
  • 食性:昆虫
  • 分布: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北部
枯叶平尾壁虎还有一个名字,叫枯叶守宫。它们是平尾壁虎属中最小的一种,重量只有7~8克。

斑睑虎

  • 体长:20~25cm
  • 食性:昆虫和幼鼠
  • 分布:南亚
在壁虎家族中,斑睑虎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本领,那就是它们的眼睑会动,能够眨眼。斑睑虎还有一条几乎和身体一样宽的尾巴,那是它们的食物储藏室。

马达加斯加残趾虎

  • 体长:15~20cm
  • 食性:昆虫、小型无脊椎动物
  • 分布:亚洲西南部
马达加斯加残趾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“极危物种”,栖息在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的托拉纳罗沿海森林中。它们只在那里的露兜树上产卵。

蜥蜴科

蜥蜴科的成员大多体形较小,长着长长的尾巴和发达的四肢。在欧亚大陆都有它们的足迹。
蜥蜴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体细长;
  • 瞳孔圆形,眼睑发达;
  • 舌长而薄;
  • 尾长,易断裂,可再生。
生活简介
蜥蜴科动物多栖息在开阔的草丛中或森林中,平时喜欢捕食昆虫。

蓝斑蜥

  • 体长:60~80cm
  • 食性:昆虫、小型蜥蜴等
  • 分布:欧洲
蓝斑蜥也叫珠宝蜥,因体表有很多淡蓝色的斑点而得名。这种蜥蜴体形十分粗壮,头部和上下颚均比较发达。
谁的尾巴最长?
蜥蜴科成员的尾巴都很长,但要论尾巴最长者,就不得不提南草蜥。南草蜥的尾巴长度是身体的两倍。它们喜欢栖息在开阔的草地。

普通壁蜥

  • 体长:20cm左右
  • 食性:昆虫
  • 分布:欧洲
普通壁蜥喜欢生活在有岩石的环境中。但在城市中,我们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普通壁蜥的天敌为猫、蛇和一些猛禽。

绿翡翠蜥蜴

  • 体长:12cm左右
  • 食性:昆虫和小型鸟类等
  • 分布:西班牙、葡萄牙
绿翡翠蜥蜴还有一个很长的名字,叫作伊比利亚祖母绿蜥蜴。它们的四肢不仅长,而且充满力量,攀爬岩石是它们的拿手本领。

捷蜥蜴

  • 体长:18~20cm
  • 食性:昆虫
  • 分布:欧洲、亚洲
捷蜥蜴生性害羞,是一群胆小的家伙。但在繁殖季节,雄性之间也会上演夺偶大战。

鬣蜥科

鬣蜥科包括300多种蜥蜴,它们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欧大陆的温暖地区。本科成员以中小体形为主,有些种类身上还有鬣鳞。
鬣蜥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体表覆盖着覆瓦状排列的鳞片;
  • 四肢较粗短;
  • 眼小,眼睑发达;
  • 尾长,但不易断。
生活简介
所有的鬣蜥科动物都是卵生的。某些鬣蜥科成员在小时候会吃昆虫,但是成年后就会变为完全的食草动物,将树叶、果实甚至是海藻看作美食。

绿鬣蜥

  • 体长:1.2~1.7m
  • 食性:以植物叶子、果实为主
  • 分布:美洲中南部及其附近岛屿
绿鬣蜥是一种树栖性蜥蜴,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上度过的。每天清晨,绿鬣蜥都要离开栖息地,爬到更高的地方去晒太阳。

斗篷蜥

  • 体长:70~90cm
  • 食性:昆虫
  • 分布:澳大利亚北部、新几内亚岛南部
斗篷蜥既能在树上捕食,也能在陆地生活。它们受到威胁时,会竖起伞状褶皱向敌人示警。

冠蜥科

冠蜥科成员共约9种,分布在美洲大陆上。它们的尾巴很长,有的甚至是体长的两倍。本科动物平时以树栖为主,擅长游泳,有些种类还能在水面上奔跑。
冠蜥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头顶长冠;
  • 身体细长;
  • 尾长可达体长两倍。
生活简介
冠蜥科的蜥蜴生活在雨林或者热带地区的矮树丛中。

绿双冠蜥

  • 体长:70~90cm
  • 食性:虫类、鱼类
  • 分布:洪都拉斯、尼加拉瓜、哥斯达黎加
绿双冠蜥的头冠分为两片,是名副其实的双冠蜥。而且,只有雄性的绿双冠蜥才长有头冠。
在水面上奔跑
由于脚趾边长有褶层,巧妙地增加了脚的受力面积,因此有的冠蜥可以在水面上用后肢奔跑一段距离,如绿双冠蜥。

芒腹冠蜥

  • 体长:60~70cm
  • 食性:昆虫、蜥蜴等
  • 分布:美洲中部
芒腹冠蜥体色比较暗,身上有一条明亮的纵向条纹。它们平时多在树上活动,很少到地面上去。

巨蜥科

巨蜥科的成员分布于大洋洲、非洲和亚洲的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它们是一群体形巨大、皮肤粗厚的家伙。这个大家族包括了现存体形最大的蜥蜴——科莫多巨蜥。
巨蜥科家族档案
主要特征
  • 体大,头长,吻长;
  • 眼睑发达,瞳孔圆形;
  • 尾长,但不易断;
  • 四肢强壮。
生活简介
巨蜥科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,吃各种小动物和腐肉。
分叉的舌头什么用?
巨蜥分叉的舌头就像是雷达的天线,可以感知空气的味道,收集各种有效信息,进而寻找食物和同伴。

科莫多巨蜥

  • 体长:2~3m
  • 食性:食肉、食腐
  • 分布:印度尼西亚的四个岛屿
科莫多巨蜥,又叫科莫多龙,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。它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60颗锋利的牙齿,那尖锐的脚爪可以轻易地撕裂猎物的肉,巨大而粗壮的尾巴能扫倒敌人。至于身上粗厚的硬皮,更像是一副刀枪不入的铠甲,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。

沙漠巨蜥

  • 体长:1~1.4m
  • 食性:昆虫、小型哺乳动物
  • 分布:欧洲、亚洲、非洲
沙漠巨蜥是有名的挖掘高手,多栖息在环境恶劣的沙漠或荒地。这种巨蜥性格暴躁,生起气来会嘶吼,就连阴险凶猛毒蛇也不是它们的对手。
大胃王
科莫多巨蜥的胃就像橡胶皮囊,很容易扩张。成年科莫多巨蜥进食时狼吞虎咽,一顿饭能吃下高达自身体重80%的食物。所以,它们在餐前餐后的体重相差很大。
可怕的唾液
科莫多巨蜥的唾液中含有多种致命细菌,被它们咬过的猎物即使暂时逃脱,也会因伤口感染引发的败血症而很快死去。

尼罗河巨蜥

  • 体长:1.1~1.8m
  • 食性:蟹、软体动物和鱼类
  • 分布: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
天冷的时候,尼罗河巨蜥会挤在一起,集合在窝里冬眠。它们还有一个秘密,那就是雌性尼罗河巨蜥会将卵产在白蚁的蚁冢中。